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“观荷节”。为荷设节日,还是专门看荷花的节日,足见荷在心里的分量,那种庄重和严肃,更宣示了观荷这件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赏花是雅事,而荷花开了,蜂拥而至的人群不是去“赏”荷,而是去“观”荷,荷花照影,观照内心,一个“观”字,在雅中又多了一份认真,一份虔诚。“六月荷花荡,轻绕泛兰塘”清代邵长衡的诗,佐证了观荷节的盛况。观荷节,果真是一个全民出动,集体观花照影的大节啊!
江南旧俗,“观荷节”又称荷花生日,荷花也有自己的生日,可见古人对荷花的喜爱,视荷花是有生命的,荷花是一个人内心的神灵,观世音端坐在莲花宝座上,莲花托起的是内心的信仰啊!所以,荷花生日,也是江南的“诞荷节”,荷花诞生了,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这一天也称采莲节。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”汉乐府的采莲女,更早一步抵达了莲花的浪漫和唯美。酷烈闷热的六月,荷花摇曳,一抹清凉慰藉内心,于是,单调闷热的六月,也有了一个婉约的别称“荷月”。
荷,是六月的主题啊!
互联网项目的图片
荷花被称为“活化石”,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。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,地球大部被海洋、湖泊及沼泽覆盖。那时,还没有生命出现在地球上,植物稀少,那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,在气候恶劣,灾害频发的星球上,顽强地生长。其中,就有“荷花”,比人类更早,甚至比所有的动物更早地把家安在了地球上。
荷有仔,莲子;荷有根,莲藕。莲子和莲藕皆可食,我想,地球先预备好了食物,才有了动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诞生。
“鱼龙成则薮泽竭,薮泽竭则莲藕掘”,薮,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。《周书》里的记载,也是说明古人最早种植荷花,不是为了观赏,而是为了填饱肚子,吃莲子和藕。可见,3000 年前,古人已经挖藕为食。
直至公元前 473 年,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,就是苏州的灵岩山,为讨宠妃西施欢心,专门修筑“玩花池”供她赏荷。“玩花池”—赏荷,吴王夫差的行止,无不透着轻浮,但至此,荷的亭亭之姿站上人们的视野。
据《吴郡志》《辞源》等多部书籍记载,每年农历六月廿四,苏州百姓倾城而出,画船箫鼓,纷纷集合于苏州葑门外的荷花荡,赏荷本身,即为盛景。
也许是受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,观荷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江南水乡,北方则很少听说有人过“观荷节”,这似乎不影响荷花成为夏天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记得小时候,村子东头有一处荷花湾,湾虽不大,占地几亩的样子,但是四季有水,清清盈盈,水面有荷,荷下有鱼,我们每天上学从荷花湾路过,往水面上望去,依稀可见凤凰山翠绿的倒影,随着水波荡漾……农历六月,小小的荷花湾就迎来了一年当中的高光时刻:出水的荷叶亭亭如盖,盛开的荷花摇曳生姿,“……鱼戏莲叶间。鱼戏莲叶东,鱼戏莲叶西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北。”我们几个皮孩子,脱光衣服跳进水里,有的学“狗刨”,有的学“扎猛”,一会儿追逐嬉戏,一会儿摸鱼捉虾,大一点的孩子折一片荷叶戴在头上遮阳,还有的顺手摘几个莲蓬解解馋。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”到了晚上,小孩子们退场,荷花湾变成了俊男靓女的约会圣地,附近几个村子的年轻人都喜欢在这里谈情说爱,倾诉衷肠。试想一下,天上一轮明月,水中波光粼粼,岸上杨柳依依,荷花的清香在湖面上氤氲开来,即便是不解风情的懵懂少年,也会生发出许多美好的情愫。
荷花在侧,无端就烘托了浪漫的气氛。

荷花湾附近有一座东庙,不知何年所建,父亲说他小的时候,庙里还有一位姓衣的老和尚,是我爷爷的好朋友,爷爷经常把他请到家里喝茶聊天。庙后有两株千年的银杏树,历经风雨吹打,腰身依然挺拔,我每次回村子,总要先去拜访银杏树,如对两位老者行注目礼。爷爷做过私塾先生,从事乡村教育多年,对村庄的人文掌故如数家珍,经常对我们娓娓道来:凤凰山、荷花湾、东庙、银杏树都是古村的风水所在,“后依玉皇山,前面凤凰山,西有卧牛山,东依五龙河,怀抱荷花湾。”有山有水好地方,地灵人杰好家乡。一代代先民秉持“忠厚传家远,诗书历世长”的家训,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赓续,生生不息,他们尤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,据《房氏族谱》所记载,仅清朝一代,拥有太学生头衔的房氏族人,就有七十多人。
及至上了高中,课本里有好多关于荷花的文章,我对荷花有了新的认识。高一教我们语文课的杨秀兰老师,刚从师范学校毕业,她长得漂亮有气质,夏天喜欢穿一件藕荷色的长裙,走起路来袅袅娜娜,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。至今我还能清楚记得杨老师朗诵《荷塘月色》的样子和声调: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……”当时我就在想,那一株亭亭的荷,就是杨老师的模样吧。同样都是荷花湾,一个在我的老家,一个在清华大学的校园,怎么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宛如仙境?讲台上的杨老师肯定是对荷花倾注了不一样的感情,所以朗诵的声音才会那样入耳入心,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。
我的大学是在省城济南读的,到了济南必游大明湖,大明湖的荷花之多之美,场面之壮观宏大,是我在家乡小地方未曾见过的。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,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千古名句,道出了大明湖荷花的繁盛。在大明湖,荷花并不像是锦上添花的点缀,更像是整片水域的主角,一丛丛,一簇簇,多而不乱,雅而不俗。夕阳西下,万道霞光洒在千顷碧波上,一朵朵荷花也披上了金缕玉衣,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顿时涌上心头,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不知道美女词人李清照是真的喝多了,还是被那满目荷花美景所陶醉?

近几年,我有更多的时间回归田园、莳花弄草。去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缘,我在郑州花卉市场买到几块荷花的根茎,拿回家后,找到一个废弃的大缸,去池塘边上挖了些淤泥,把荷花的根茎埋进去,大缸里加水,就开始了漫长的期待。一个多月后,水面上开始冒出了小荷的尖尖角,后来越来越多的荷叶露出水面,几乎覆盖了整个水面。直到六月的一天早晨,爱人惊喜地告诉我,院子里的荷花开了!我急忙跑出去,看到晨曦中绽放的那朵圣洁的荷花,而且还是那种极少见的金黄颜色,我激动地一边手舞足蹈,一边默默感恩造物主的眷顾。
“少年听雨歌楼上。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。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。鬓已星星也。”其实每个人都一样,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,生发不同的感受。就以观荷为例,少年观荷宜立志: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”青壮年观荷宜抒情: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老年观荷宜达观:“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”
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,让我对荷花的习性和品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。荷花全身都是宝:荷花养颜,荷叶轻身,莲子安神,莲芯清心,莲蓬祛湿,莲藕养血。荷花一生都在无私奉献,都在警醒世人:春天里出污泥而不染,盛夏时有大美而不妖,秋冬季节向上求实,向下扎根。
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荷为镜,可以悟人生。

未经允许禁止转载
阿乐工作室 » 观荷小记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