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府”原来是关中

提起“天府之国”,我们的反应都是四川吧。

确实,四川气候宜人,土地肥沃,特别宜居,被称为天府之国。中学历史课本上也讲过,自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,巴蜀之地就成为了膏腴之地、天府之国。

但是你知道吗?“天府之国”一词最初并不是指四川,而是指我们陕西关中地区。

互联网项目的图片

“天府”一词从关中到四川,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变化的?

这还要从汉高祖刘邦建国后选择在哪里建都说起。

汉高祖五年,也就是公元前202年的农历二月,就是刘邦在垓下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后不久,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,国号沿袭其封号为“汉”。

既然称帝了,就要选择都城。刘邦起初想定都当时的咸阳。于是,他向西进发,途中路过东周旧都洛阳。

洛阳是通衢之地,商贾云集,天下财货尽聚于此,有无数奇珍异宝。刘邦一下就喜欢上这个繁华之地了,决定不再折腾,直接定都洛阳。

谁让刘邦改变了主意呢?一个叫娄敬的戍卒。

当时,娄敬恰好奉命去陇西戍边,经过洛阳,便找人引荐见到了刘邦。

娄敬巧舌如簧,“教训”刘邦竟然想与周王朝比高下,人家周王朝德服四海,天下归心,君王有德行,才能以此掌控天下。你靠三千人起家,与项羽大战多年,使生灵涂炭,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,岂能效仿周成王、周康王靠德行在洛阳掌控天下?

而且洛阳也没有险要的地势可凭借,很容易被来自各地的敌人包围灭亡。于是娄敬推荐了关中,认为秦国经营关中多年,有很好的底子,“四塞以为固”,人口众多,是膏腴之地。

刘邦听进去了,但他手下的功臣们不愿意,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,反正就是想定都洛阳。

幸好这时张良出来说话了。

 

张良认为洛阳虽然也有险可守,但气场不大,也就数百里,且容易四面受敌。关中就不一样了,东崤函,西陇蜀,南有巴蜀之饶,北有胡苑之利,沃野千里,三面可守,东面还可控制诸侯。

如果天下安定,黄河、渭河可运送天下的粮食到都城;如果天下有乱,顺河而下,就可平定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”(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)。

张良是谁啊?如果没有张良出谋划策,刘邦岂能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?刘邦当然能听进张良的意见,他下令西进,定都关中,以咸阳为基础,营建长安。

除了《史记》,《战国策》中也有记载,当年苏秦到秦国劝秦惠文王采取连横之策时,也曾说秦国的关中之地是“天府”。

遗憾的是到了后来,政治、经济重心东移,关中的战略地位下降,而成都平原自战国末期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后,“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”,慢慢就成为人们眼中的“天府之国”了。

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中写道: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”就将川蜀称为“天府之土”。

于是,关中也就只好把“天府”一词拱手相让了,“天府”一词的冠名权就从“关中平原”来到了“成都平原”,久而久之,就成了四川成都的代名词。

诸葛亮对此功不可没。

未经允许禁止转载
阿乐工作室 » “天府”原来是关中

发表评论